2025-08-12 19:38:14 浏览数:0
为引导青年学子深植家国情怀,勇担强农兴农使命,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“探寻红韵沂蒙,践行时代使命”实践服务团于7月22日至27日深入山东省沂南县青驼镇,开展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。青农学子们追溯红色根脉、调研产业新貌、服务乡村社区,在这片红色沂蒙革命热土上,探索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。
巍巍蒙山崮,滔滔沂水长。沂蒙山是革命老区,更是党群水乳交融的精神图腾。沂蒙精神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,是党和人民共铸的不朽史诗。为深入学习沂蒙精神,实践团首站走进红嫂纪念馆,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展品,生动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嫂们“最后一口粮当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,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”的赤诚奉献与博大情怀。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沉浸式剧场中,妇救会的姐妹们正纳军鞋,识字班的姑娘们则用稚嫩的嗓音唱着新编的支前歌谣。队员们身临其境,感受烽火岁月中军民鱼水情深。
为追寻革命足迹,团队探访了东高庄村。这里是《跟着共产党走》红歌诞生地。队员们在走访的过程中,了解了《跟着共产党走》的诞生背景,学习并歌唱这首红歌。在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,跟随讲解员的脚步,队员们系统学习了山东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奋斗史,深刻体悟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内核。“红歌在这里唱响,精神在这里孕育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必须让这红色血脉永续流淌!”实践团队长彭宇航在参观后坚定地表示。
知行合一:产业调研解码红色动能
为探索红色精神如何赋能绿色发展,实践团深入植知源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调研。在企业负责人带领下,队员们走进生产车间,近距离了解微生物制剂研发、生产流程及市场应用。在座谈中,负责人分享了企业如何立足沂蒙老区资源禀赋,依托生物科技,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带动当地就业增收的实践路径。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科技是引擎,红色精神是内核。正是沂蒙人民那股坚韧不拔、开拓创新的劲儿,推动着企业不断突破瓶颈,探索创新。”
这场产业调研也为生命科学学子打开了专业认知的新窗口。队员们围绕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,与企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,队员们也对自身专业服务国家战略、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空间有了更清晰认识。
服务奉献:躬身乡村践行青春担当
在沂南县青驼镇芦山溪头村,实践团将沂蒙精神核心内涵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志愿行动,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。队员们走进村庄,与村党支部书记曹庆军深入交流。经了解,该村立足红色资源,通过发展黄桃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,同时改善了居住环境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。
心怀崇高敬意,队员们走进革命老兵家中,聆听着老兵讲述当年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。深刻感悟和平的来之不易。随后,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,与村民们促膝交谈,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,在亲切的交谈中,传递温暖与关怀。最后,队员们投身于社区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中,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领悟沂蒙精神,践行时代使命。“为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,哪怕微小,也是践行沂蒙精神最直接的方式,”队员杜薇说。
沂蒙,中国革命精神的沃土,军民鱼水深情的永恒丰碑,它凝结着无私的奉献与坚韧的担当,穿越时代变迁依旧熠熠生辉。青岛农大的学子们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红土,用心灵感悟精神,用服务践行担当。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、以专业所学服务强国伟业的坚定信念。服务团队员最后表示:“沂蒙精神是永恒的灯塔。我们青年学子一定会将这份精神财富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学好沂蒙精神,学精生物科学专业知识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蓬勃的青春力量。”
地址: 邮编:266109
版权所有: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
联系电话:
鲁ICP备13028537号-5
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
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